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在触觉传感器的触点定位分辨率和力识别精度等综合性能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
触觉传感器是机器人执行复杂精细操作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视觉识别原理的触觉传感器(也被称为视触觉传感器)成为触觉感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现有的视触觉传感器主要依赖几何光学信息或标记跟踪技术,其触点力位识别感知的分辨率和精度受到了严重制约。
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受仿生结构色现象的启发,创新性地采用柔性光栅薄膜在白光照射下形成的结构色图案作为触觉表征信息,并结合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接触点的高灵敏、高分辨率感知。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视触觉感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结构色图案中蕴含的丰富触觉表征信息,在触点定位的空间分辨率和法向力识别精度方面显著优于当前的视触觉感知技术,并在综合性能上取得了突破性提升。
此外,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方法展现了卓越的可拓展适用性。研究团队基于核心组件的模块化设计,进一步开发了面向三种典型场景应用的传感器原型:一款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能够精准检测低频振动信号;一款仿生触须传感器,能够灵敏感知低频振动和气流扰动;一套具备环向三维接触感知能力的内窥镜触觉传感系统。
研究人员介绍,这项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了该触觉感知方法在机器人感知、环境监测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为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途径。(科技日报 记者 吴长锋)
© 版权声明
1. 本平台所有原创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配图、排版设计等原创内容),均遵循 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NC 4.0) 对外授权,任何主体使用时需严格遵守协议约定。
2. 本平台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方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 转载仅为传递行业资讯、实用知识等有益信息,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涉及侵权,本平台在收到原方有效通知后将立即删文并配合处理,不承担额外法律责任。
4. 联系方式:hr@szsyw.cn
5.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