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己的痛苦本源

每日新知3个月前发布 zsir
50 00

来源于道幕笔记,作者道幕笔记

近期一直在思考关于目标分解目标这个事情,这个过程中开始与各种目标定义的词汇、术语和方法打交道,比如OKR,人生的痛苦等等,应该说意识上,已经比较清楚方法论需要怎样去完成既定目标,比较缺乏的是将自己的实际目标按阶段分解和执行。

如果说目标牵引是前驱力,画了个饼让自己不断想去吃到饼,那么痛苦就是后驱力,立足于当下的缺陷和不足,拼命让自己提升认知和技能。所以痛苦才算是那个真正有话语权的动力来源,因为目标毕竟是想象的,而痛苦是真实的

可是我觉得自己现在好像有点感受不到痛苦的感觉,或者说无法深刻地感受到痛苦的存在,我觉得并不是我对痛苦已经有一定免疫力,而是觉得我在逃避痛苦,它就在眼前,我却不敢靠近。这一点我觉得是我所阅读的书本和文章里未提及的情况,所以这个也就造成了我虽然有一定远期和近期目标,却迟迟无法分解去执行。

刨根问底,逃避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是下意识的觉得自己离目标太远,动力不足导致,所以这里一方面是跟目标有关,另一方面是跟自己现有能力有关,假如把目标定得太高,高到要分解很多阶段,再加上能力不足,在短期内无法将能力动态提升和目标匹配上,那么动力就不存在,自然会变成定归定,痛苦归痛苦,只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变,就无法开展。

如何应对和改变这种现状就是目前重点要考虑的。

一、把目标实现的周期拉长

其实就是给分阶段目标减负,通过拉长周期来实现目标。人性本质其实是贪婪的,包括在定目标的时候,一定是目标足够宏伟,实现时间足够短。但很容易适得其反,让自己短期看不到希望,逐渐丧失斗志。容易实现的不叫目标,难以实现的也不叫目标,所以还是之前说的,从必要性出发去定目标,而且要兼顾长短期实现,让自己时刻保持动力。

二、定动态调整的目标

初步定的目标多数是一个量化的数值,且是基于定目标那时刻的能力提升的数值,但是容易忽略人的能力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类似于KPI般的目标肯定是不科学的。所以以个人OKR形式定目标是相对科学的形式,将目标分路径实现,分路径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回顾过往,让自己一直处在实现目标的进程里去动态规划。

三、认清自己的痛苦本源

一定要把为何痛苦这个问题了解清楚,因为痛苦也是一种驱动力,只有目标和痛苦契合而行,才能双管齐下把效益最大化。所以为何近期会想去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原因就是我想知道,痛苦究竟本质是什么,在人生过程中实际影响如何,怎么用好痛苦的力量。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近期所思结因时而有感,还是要及时记录和深思而后行。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