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遭受日军“扫荡”和国民党封锁,加之华北灾荒,根据地陷入“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绝境。这时,毛泽东同志在延河畔的一番话掷地有声:“我们是确信我们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一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产自救,在枪杆子与锄头把的交响中拉开帷幕。
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挺进延安东南的南泥湾。战士们以树枝搭棚、挖土为灶,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战歌声中昼夜垦荒。3年间,新垦农田26万亩,昔日荒丘化作“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达到了“耕一余一”。

开荒种菜。
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带头劳动。毛泽东在杨家岭开垦菜地,种植西红柿、辣椒;朱德率警卫班垦荒3亩,瓜菜满园;周恩来摇起纺车,一夜纺出匀细棉线,被评为“纺线能手”;1943年中央机关举行纺线大赛,任弼时摘得桂冠……
在中央领导人的倡导和带动下,陕甘宁边区部队的生产运动有计划地向前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锤炼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利刃。根据地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这场全党全军投入的大生产运动,是历史进程的关键一环,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八路军驻延安部队召开生产动员大会。

挖窑洞。

修理枪械。

缝制军装。

做鞋子。

纺毛线。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常悦
© 版权声明
1. 本平台所有原创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配图、排版设计等原创内容),均遵循 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NC 4.0) 对外授权,任何主体使用时需严格遵守协议约定。
2. 本平台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方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 转载仅为传递行业资讯、实用知识等有益信息,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涉及侵权,本平台在收到原方有效通知后将立即删文并配合处理,不承担额外法律责任。
4. 联系方式:hr@szsyw.cn
5.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