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门,一座彭雪枫将军的汉白玉半身雕像映入眼帘,神情坚毅、庄严肃穆。
6月19日,在夏邑县孔庄乡八里庄村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雕像前,纪念馆负责人耿攀望着雕像,动情地讲述道:“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率部消灭盘踞夏邑县八里庄顽敌的战斗中,不幸英勇殉国,年仅37岁。”
这座纪念馆是为纪念彭雪枫壮烈殉国所建。走进纪念馆,彭雪枫戎马生涯、为国尽忠的一生铺展在眼前。
彭雪枫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享有“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盛名。
对党忠诚,是他一生的追求。入党后,彭雪枫曾激动地说:“党就是我的母亲,革命就是我的一切。”从此,他踏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路程。抗战时期,彭雪枫在赠给妻子林颖的《斯大林传》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
彭雪枫与林颖是一对革命伴侣,但山河破碎,两人聚少离多,从相识到彭雪枫牺牲的三年多里,他们相聚的时间不足半年。彭雪枫将家国之情寄托在写给妻子的87封书信中,这些信笺成为革命烽火中最动人的红色家书。
夏邑县第十小学老师赵春平是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讲起彭雪枫这一封封烽火家书时,她不由再次动容。
“数日以来,月色如画,惟少一月下谈心的你,可谓辜负良夜太甚!此情此景此事,何日才能到来呢”“革命就是顾千家万家,不能只顾一家”“孩子应已生?我关怀至极!不论男女,拟名‘流离’,名符其境,亦作纪念”……信件的字里行间,都是献身于革命的执着坚守。
在书信中,有不少是督促林颖刻苦学习的。他说“不抓紧时间学习,就会输给工作”,还说“知识之在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
“作为一名文武全才的儒将,读书是彭雪枫的一大爱好。”赵春平说,彭雪枫博览群书,编写了《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并撰写论著,对抗日战争的游击战术和政治工作问题进行了论述。著名的抗日歌曲《游击队歌》,就是词曲作家贺绿汀在听完彭雪枫的报告后创作的。
纪念馆内,墙上展示的一段史料让人感慨。1944年8月,彭雪枫率部队出发作战,怀有身孕的妻子赶了十几里的路前去送行,然而这却成了永别。
“这里是彭雪枫将军用生命守护的地方,这座纪念馆在我们心里是神圣的。”今年32岁的纪念馆讲解员程博文说,1982年建馆以来,他的曾祖父、祖父接力守护在这里,开展义务讲解、打扫卫生、管理服务等,7年前大学毕业后,他也回到家乡,成了纪念馆的守护人。
“每年前来纪念馆观瞻的群众达10万余人次,县里还建起了雪枫路、雪枫广场、雪枫雕塑等,英雄的故事在这座英雄的城市代代传颂。”程博文说。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东坡
© 版权声明
1. 本平台所有原创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配图、排版设计等原创内容),均遵循 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NC 4.0) 对外授权,任何主体使用时需严格遵守协议约定。
2. 本平台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方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 转载仅为传递行业资讯、实用知识等有益信息,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涉及侵权,本平台在收到原方有效通知后将立即删文并配合处理,不承担额外法律责任。
4. 联系方式:hr@szsyw.cn
5.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