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种子安全
苏畅
近期,广西黄金百香果“钦果9号”维权胜诉一案引发关注。品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种植户的收益和消费者的体验,背后是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与科研资金的投入。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谋取利益,未经授权擅自繁殖、销售受保护的品种,不仅侵害育种者的权益,也扰乱市场秩序。
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激励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2022年,新修改的种子法施行,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提升到新的高度。保护制度的完善有效激发了育种者的积极性。
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就是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的源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执法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才能有效保护好经营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让更多科研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和消费者,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广西日报》,原题为《守好“芯片”呵护农科创新》)
© 版权声明
1. 本平台所有原创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配图、排版设计等原创内容),均遵循 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NC 4.0) 对外授权,任何主体使用时需严格遵守协议约定。
2. 本平台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方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 转载仅为传递行业资讯、实用知识等有益信息,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涉及侵权,本平台在收到原方有效通知后将立即删文并配合处理,不承担额外法律责任。
4. 联系方式:hr@szsyw.cn
5.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