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曾提到:“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英雄辈出、大师荟萃,这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共有1890多万人,这支教师队伍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新时代新征程,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而其中的关键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是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比如“用一生诠释师者本色”的高铭暄、“探索创新、至诚报国”的黄大年、“深耕法史、悉心育人”的张晋藩等,他们身上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2023年9月9日,在全国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精辟地总结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源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师道精神的优良传承,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
对于教师队伍来说,教育家的高度并非人人可达,但教育家精神却是人人可有,也人人该有。比如,作为教师就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爱学生的教师是不称职的。人们经常用“春蚕”“蜡炬”来形容教师,说的就是教师因为乐教爱生而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对弘扬教育家精神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等任务目标。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不但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这样一支数量巨大的教师队伍,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用教育家精神启迪人、感染人,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在学生心中播撒下高尚精神的种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教师不能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必须肩负起“‘梦之队’的筑梦人”的神圣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灯者、争为引路人。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7日 13 版)
© 版权声明
1. 本平台所有原创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配图、排版设计等原创内容),均遵循 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NC 4.0) 对外授权,任何主体使用时需严格遵守协议约定。
2. 本平台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方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 转载仅为传递行业资讯、实用知识等有益信息,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涉及侵权,本平台在收到原方有效通知后将立即删文并配合处理,不承担额外法律责任。
4. 联系方式:hr@szsyw.cn
5.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