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11月1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该公司建设的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标志着其在冷能综合利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项目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每年可节省天然气1300万立方米,节电300万千瓦时。这是我国首次实现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与大型石化产品生产装置之间的能量耦合,对进一步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LNG为冷能,乙烯生产装置富余热量为热能,生产过程中,乙烯装置需要冷能给设备降温确保安全生产,LNG需要热能将低温的液态天然气加热至气态。传统方式均采用耗能设备进行降温和加热,该项目创新通过甲醇在高低温换热器中进行能量交换,形成冷热能循环,有效降低能耗。

据中国石化介绍,该互换站创造了346吨/小时的国内最大冷能利用量,实现了长达22公里的超远距离冷能输送,改写了我国冷能仅在小范围应用的历史。借助创新研发的冷热互换技术,该项目的冷能转换效率超95%,居国内冷能利用率首位,进一步验证了LNG冷能利用的巨大潜力。下一步,中国石化将持续探索冷能综合利用、轻烃分离、氢液化等技术,加快推进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图片由中国石化提供)
© 版权声明
1. 本平台所有原创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配图、排版设计等原创内容),均遵循 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NC 4.0) 对外授权,任何主体使用时需严格遵守协议约定。
2. 本平台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方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 转载仅为传递行业资讯、实用知识等有益信息,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涉及侵权,本平台在收到原方有效通知后将立即删文并配合处理,不承担额外法律责任。
4. 联系方式:hr@szsyw.cn
5.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